close

做對三件事,不會錯失孩子的成長關鍵


康健雜誌 更新日期:2011-06-08 記者: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張曉卉






28歲的慧倫兩個多月前生下2800公克的男寶寶,新手媽媽除了興奮還有些忐忑,因為寶寶大多數時間在睡覺,醒著也乖乖躺著不討奶喝,尿布濕也未見哭鬧,似乎太安靜了。


單親爸爸智翔的女兒今年5歲,外表明顯比同齡的孩子瘦小,爸爸擔心女兒長大還是個小不點,也有長輩認為毋需煩惱,時間到了自然會轉大人,怎麼辦?



孩子的健康可說是父母最大的牽掛。不是煩惱自家孩子矮人一截、就是怕他頭腦不靈光。綜合專家意見,整理三大重點供爸媽們掌握,才不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成長:



1換手照顧要詳細交班,孩子狀況不漏接



如果父母都在工作,孩子托給保姆或是親友照顧,務必養成「交班」習慣。



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炫沛在門診常碰到許多家長被問到孩子一天喝多少奶、大便幾次、什麼時候開始不舒服時,不是支支吾吾,就是不清楚狀況。



原來爸媽們將孩子交給長輩親友或保姆照顧,接送孩子時經常匆匆忙忙口頭交代幾句話,「但人的記憶是不可靠的,最好寫下來,換人照顧時要交班,」林炫沛說,所有照顧孩子的大人在換手時都應該要交接孩子的飲食、大小便次數、活動量等,若有異常,比方咳嗽、發燒,應翔實記錄症狀發生時間和體溫度數,才能確實掌握孩子身心狀態,或在就醫時提供醫師正確資訊。


2善用兒童健康手冊,評估孩子身心發展



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林炫沛建議父母應善用《兒童健康手冊》。這本由國健局編印、在新生兒離開醫療院所時都會發送的小冊子,除了註明公費疫苗接種時程,還提供生長發育指標,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和同年齡小朋友相比有無落差。



比方,慧倫擔心兩個多月的寶寶是否異常,她可以依據手冊列出的指標,測試寶寶滿三個月大時趴著能不能把頭抬起來45度、會不會注視移動的物品、逗他時會不會微笑、或是發出「ㄚ」、「ㄍㄨ」的聲音等,如果寶寶做不到、或是沒有這些動作表現,應提高警覺。



又好比智翔憂心5歲女兒的個頭太小,他可以依據健康手冊的兒童身高、體重對照表,判斷孩子在同年紀孩子裡的狀況。比方,5歲孩子身高110公分,約落在第50百分位,表示孩子在同樣5歲的孩子裡,身高排在中間位置。



一般來說,生長指標落在3~97百分位之間都屬正常範圍。也可上網到衛生署「健康九九」網站,輸入孩子的年齡、測量時間和身高體重數值,便可計算出0~5歲孩子的生長百分位。(*連結)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學中心則有提供7~18歲兒童青少年的成長曲線圖,提供父母參考。


3按時做健檢,儘早發現異常



目前政府提供7歲以下兒童共9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可惜的是,許多父母不知道要利用,有些醫師則因為給付不高、填寫資料麻煩,而不會主動提供健檢服務。



國健局調查發現,32.6%的家長從來不填寫《兒童健康手冊》上的「家長記錄事項」,四成父母根本不知道有免費兒童健康檢查;即使知道有這項服務的家長,也有三成沒有使用,沒有去健檢的原因是覺得寶寶身體很好,沒有什麼不舒服,顯示仍有許多家長不知「及時檢查出發展遲緩儘快早期療育」的觀念。


文章引用至:(完整內文請見《康健雜誌》151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75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佩佩&小芳 的頭像
    佩佩&小芳

    愛聖妮內衣 艾妮摩兒內衣 維緹妮亞內衣 MIT台灣精品 平價內衣專賣店

    佩佩&小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